首页 | 部门简介 | 工作流程 | 科研平台 | 制度文件 | 科研经费 | 科研成果 | 人才团队 | 2011计划 | 服务指南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11-29 16:42     (点击: )

各相关学院及专家: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简称《成果奖实施办法》,见附件),教育部现启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现将我校申报工作安排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

  (一)受理成果范围

  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党的创新理论研究;3.中共党史党建学;4.思想政治教育;5.哲学;6.宗教学;7.语言学;8.中国文学;9.外国文学;10.艺术学;11.历史学;12.考古学;13.经济学;14.政治学;15.法学;16.社会学;17.人口学;18.民族学与文化学;19.新闻学与传播学;2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1.教育学;22.体育学;23.统计学;24.心理学;25.管理学;26.港澳台问题研究;27.国际问题研究;28.区域国别学;29.交叉学科。

  (二)奖项设置和名额

  本届评奖的奖项分为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奖励名额总计1500项左右。各学科的奖励名额,结合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需要,依据该学科申报数占所有学科申报总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二、申报资格与要求

  本届评奖参评成果范围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2.论文;3.咨询服务报告;4.普及读物。具体申报资格与要求,详见《成果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

  、申报单位和申报名额

  (一)以黑龙江省教育厅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

  (二)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各学院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导向,按照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做好申报遴选工作。学校申报名额待省教育厅下发后另行通知。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一)本届评奖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页(http://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请按申报系统说明、提示和要求填报。

  有关具体申报问题可访问申报系统查阅《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答疑》。

  有关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咨询联系电话:010-62510667,手机:15313766307,15313766308,电子邮箱:xmsb@sinoss.net。

  (二)申报者可访问申报系统下载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评审表(以下简称申报评审表),按填表要求填写、打印申报评审表,并将电子版和纸质版提交给学校科技处(社科处)。申报评审表启用2022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三)各学院要切实把好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审核重点:1.申报成果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2.是否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有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3.申报成果是否涉及国家秘密;4.申报资格是否符合《成果奖实施办法》和本通知有关规定,申报材料是否真实。

(四)2023年1月27日前各学院将审核后的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PDF格式),发送至邮箱dbndskc@163.com,学校邀请初评专家进行初评,确定限额内申报名单。

(五)学校对拟上报的成果于2023年1月31-2月9日进行网上公示,未经公示或公示异议尚未完成核查处理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六)申报系统填报时间:2023年2月1日-2月10日

(七)各学院于2023年2月9日前将公示无异议的申报人材料(纸质、电子)上交科技处(社科处),经学校复审后正式报送教育厅。

五、电子版材料要求

(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doc格式)及成果附件、证明材料(.pdf格式),只能由学校管理部门账号进行上传,个人用户账号没有操作权限。

(二)成果附件(请提供全文,多卷本著作如提供成果全文电子版确有困难,可提交成果主要内容,以供评审专家审阅)和证明材料附件允许有多个,但每个附件文件最大不得超过50Mb,且文件格式必须是PDF,遇到诸如著作类的成果附件大于50Mb时,须将其拆分为多个PDF文件并标好顺序,否则系统无法上传。

六、纸质申报材料要求

  (一)纸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一览表、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各类材料的装订报送要求

  1.申报评审表

  各类申报成果的申报评审表均为7份(至少1份原件),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

  2.申报成果

  著作类、咨询服务报告类、普及读物类成果一式2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者和所申报的学科范围。

  论文类成果一式7份(可用复印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

  3.相关证明材料

申报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论文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成果、证明材料的顺序装订。

(三)评奖结束后,无论申报成果是否获奖,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再退还。

、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地点

以学院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初评材料只要电子版,上交截止时间1月27日;最终报奖材料(纸质及电子版)截止时间为2月9下班前。报送地点:主楼715室。 

联系人:石晶

联系电话:0451-55190253

电子邮箱:dbndskc@163.com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2023年1月9日

 

 

 

附件【附件1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答疑.docx已下载
附件【附件2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docx已下载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处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kjc@ne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