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
该项目是针对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该项目,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
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
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